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6章 设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设计 (第5/6页)

义的火炮投入实战。

    顶部赵昺觉得应该改为穹顶式结构,这样便可以增加垂直受力,毕竟现在大型战船上已经普遍装备了抛石机,那东西虽然准确度差的很,唬人的架势大于实战意义,但难免有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时候,有所准备总是好的。而背部加装贴甲片,安装防止敌人跳帮的铁锥那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防火措施也是必须的,具体使用何种方式赵昺还没有最终确认,这还需经过实验后再决定。

    多桨船的沙船u型底儿已经使其具备了很好的适航性能,而龟船在作战中需要采用冲角撞击敌船,因为稳定性和抗沉性都很重要,同时作为远程武器发射平台也需要船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古代的工匠的解决办法是为船只配备‘太平篮’,当风浪大时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其中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水中,使船减少摇摆。

    而赵昺却知道有一种更为简便和稳妥的办法,就是在船只首尾的水密舱改造成活水舱,现代也叫浮力舱或防摇舱。就是在舱室的适当位置开孔,随着船首尾的上升或下降使舱中的水可以流入或流出,以此减少船的摇摆,到达保持船体平衡的目的。

    降低船舶重心以增加船舶稳定性也是古人早就知道的方法,而这点对龟船尤为重要,是要坚决保留的。海舶是元军常采用的战船,其即可利用高大的船身碾压冲撞敌船,也可以为士兵接舷跳帮时提供方便,但其往往采用v型船底儿,导致重心较高,受到重心较低的龟船冲撞攻击的话,除了被撞沉,还非常容易造成倾覆,这也算是两种船只之间天生的相克吧!

    在古代没有蒸汽机,也没有燃油发动机,更不要提核反应堆了,驱动船只除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就只有人rou发动机了。给多桨船加装风帆是必须的,中国文明区内独有的可以转动的平式梯形斜帆能根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