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6章 设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设计 (第6/6页)

风向随时调整张帆的角度;以竹竿维布帆,重量大,起落迅捷,这些技术以十分成熟,不需赵昺多做考虑。这样可以在非战斗或是巡航的时候采用风帆为动力可以减少水手的体力消耗。战斗状态时,采用拴笋结构的桅杆可以轻易放倒,收起风帆,转换成以桨橹为动力。

    龟船的原型船谁也没见过,但大家都以为是以橹为动力,而不是西方常用的桨,反正赵昺肯定是选用橹。橹安装在船尾或船舷的橹檐上,运动轨迹有点像鱼儿摆尾,由于摇橹的过程橹叶改变攻角却始终不出水面,可连续做功,而且橹的支点位于橹的近中点处,摇橹时较省力,所以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西方也有人认为螺旋桨的发明,与受到中国人使用橹的启发有关。

    不用问弩炮是远程武器的不二之选,其威力已经经过实战检验,击穿船板是不成问题,而能否击沉还得靠运气。可用来杀人是没问题的,正是碰着死,擦着伤。赵昺觉的弩炮还有开发的潜力,只要为其配上合适的‘弹药’,采用不同的发射方式,还能发挥更大威力和作用。

    人机配合也是赵昺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毕竟一出海便是十天半个月上不了陆地,生活和战斗都在船上,能够为水手提供良好的环境也是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和提高战斗力的必要条件。可在有限的空间既要储存生活物资和武器弹药,还要摆放二十多门大小弩炮及水手们的工作空间,留给用于生活的地方便十分狭小。而还要在剩下不多的空间中为水手们规划出吃喝拉撒睡的地方是十分考验设计师的。

    赵昺考虑良久,突然抄起手边的一把铁锤将跟随自己穿越而来的船模砸的粉碎,他知道只有打碎固有的思维方式,才能创造新的产品,这个船模业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没有必要再保留啦……(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