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_第二百三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3/4页)

昏庸,才使得南诏和大唐生了嫌隙。如今吐蕃的赞普坐看我们交恶。还派人来威胁南诏和利you我。如果南诏和大唐再这么争执下去,恐怕吐蕃就会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了。今天我拜请唐国居存见亡,在得思失。我可以将攻下的姚州二城还给大唐,希望得到大唐的谅解。如今吐蕃大兵压境,如果得不到唐国的应允,我只能归附吐蕃了。如此云南之地再不是大唐所有的了。”

    但鲜于仲通自持兵众,不加理会,率军进逼洱海,另派大军绕道点苍山,以图腹背夹击。歼南诏主力。

    阁逻凤在唐军压境下,派人到浪穹求援吐蕃,并请归附。

    这正是吐蕃所期望的。

    天宝十一年(752),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赐金印,号“东帝”。

    南诏得到吐蕃支持,联兵合击,鲜于仲通的八万唐军全军覆没。

    此为南诏与唐间的第一次天宝战争。

    两年后的第二次天宝战争,起因是杨国忠为掩盖鲜于仲通的失败,继续备战。

    于天宝十三年(754),又命李宓领兵十万,再征南诏。

    李宓孤军深入,补给困难,士兵又不习水土,疾病流行,不战自溃。

    南诏和吐蕃联军乘机追杀。

    “兢角兢冲,彼弓不暇张,刃不及发。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汉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衄,元师沉江”。李宓战死,十万唐军全军覆灭。

    第二次天宝战争又以唐军惨败而告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