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三) (第6/9页)
些学者把《易经》称之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这种比喻虽好,可惜没有给于《周易》,而是给于包括《易传》内容的《易经》。这“活水源头”不是针对《周易》而言,而主要指的是《易传》(“十翼”)。因为学者们多是引用《易传》里的内容说事理,特别是看重的是《系辞传》,认为《系辞传》才是真正的哲学,而说《周易》是卜筮之书。卜筮之书,就是巫书,怎能成为“活水之源”呢?那岂不是“祸水之源”了吗?所以那些称《易经》为“活水源头”者,是包括《易传》内容的《易经》,这就成了本末倒置。《周易》是先秦文化的源头,流出了后儒学的“十翼”,流出了“老庄”思想。《周易》里的思想即是先秦儒家的活水源头,也是道家的活水源头。而《易经》(《周易》加《易传》)则是后封建社会文化的活水源头。 我们再看看清代陈梦雷(1650—1741)撰的《周易浅述》里对《遁》卦的注释。 “遯卦,艮下乾上。 二阴浸长,阳当退避。又乾阳外往而艮能止,有违遯之义,故为遯。不言退而言遯者,退但有退后之义,无避去之义故也。 遯卦次恒。按,序卦,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久则有退去之理,遯所以次恒也。全彖以君子能遯,则身退而道亨。小人则不可以阴之浸长,而遽迫於阳。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独二不言遯,盖全卦以二阴迫阳,二乃卦之所以为遯者,故遯之意至坚。而不言遯,恐其迫阳也。遯贵速而远,三近二,故有係。四应初,故有小人之戒。五得中,为嘉遯。上最远,为肥遯。独初与同体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