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天下第一哲学》(五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五十二) (第3/5页)

是借对身体的反顾或反观,来比喻在治国理政上,君子应不断地自我回顾与反思,检省自己,达到自身的不断完善,免得偏离正道而犯错误。这是为君子讲述的修身治国道理。

    可本篇里的“艮”,后来也演变成了“八卦”筮术里的“八经卦”之一。“八卦”筮术里的“艮卦”取象为“山”,其“五行”为“土”。而《周易》里的《艮》文讲述的是回顾,反观自身的道理,《艮》文里并未出现“山”或“山”说,当然是没有什么“卦象”与“艮为山”的说法。这《艮》篇讲述的是政治道理,而春秋时期史巫把《周易》改造成卜筮形式,到战国末及帝王专制初,后儒们为帝王制度服务,而创作了“系辞传”与“说卦传”,把《周易》与“八卦”筮术扭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亦巫亦理”的“易学”。后人也把《周易》一书视为筮书看待,而全然不顾《周易》里说了什么。直到今天已然有那么多的教授与学者,还不明悟,而把《周易》说成是卜筮之书。正如《井》篇里的那句话“井渫不食,为我心恻”,若不除去被罩在《周易》身上不相干的东西,实在让人心寒,让人悲痛。

    我们看一看北宋张载著的《横渠易说》里对《艮》卦的注释。

    “艮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虽处喧哄,亦无害于为学。有人于此,或日月而至焉,亦有终日而不至者,及其久也,去者常少。若居于家,闻婴孩之啼则有不忍之心,闻奴婢喧戾则犹有不容之意,至于市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