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六) (第6/6页)

而这一句被史巫当成占辞,而再被改造成“六·九”文本时(即今本《周易》)是以“初九”为爻题外,其内容是一样的。

    而在此例的解卦中,所出现的“日”、“鸟”、“牛”、“火”、“山”等,既有取象,又有取义。即以卦中的字义上所得,又有以卦象上所得。总之是以卦象与所得的所谓占辞来联想、比附人事吉凶。

    这一筮例虽然明言的是“以《周易》筮之”,但这里说的《周易》,既不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也不是原创的《周易》。这一筮例所使用的是春秋《周易》文本(即繇式《周易》)作为卜筮的结果。由此说明繇式《周易》是在原创《周易》的基础被史巫篡改成卜筮的工具,无论用“繇式《周易》”,还是“爻式《周易》”进行卜筮,都与原创《周易》不是一回事。???并且《左传》所记载的筮例,更主要的是把《周易》所用那套符号,既演变成卜筮符号工具,又演义出八卦取象成为八卦卜筮上的主要内容。

    附:春秋文本《周易·明夷》内容格式

    “()明夷:利艰贞。

    ()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泰: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复: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既济:箕子之明夷,利贞。

    ()贲: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