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天下第一哲学》(六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六十三) (第5/8页)

知。

    六二,妇丧其弗,勿逐,七日得。

    《本义》二以文明中正之德,上应九五刚阳中正之君,宜得行其志。而九五居《既济》之时,不能下贤以行其道,故二有“妇丧其弗”之象。“茀”,妇车之蔽,言失其所以行也。然中正之道,不可终废,时过则行矣,故又有“勿逐”而自得之戒。

    《程传》:二以文明中正之德,上应九五刚阳中正之君,宜得行其志也。然五既得尊位,集说胡氏炳文曰:丧特失其在外者,逐则失其在我者矣。

    案:初二居下位,故皆取君子欲济时而未得济为义。“轮”者,车之所以行路也。“茀”者,车之所以蔽门也。初之时,未可以行也,故曰“曳其轮”。二可以行矣,而不苟于行,苟“丧其弗”,亦不行也。夫义路也,礼门也,义不可则不行,礼不备则亦不苟于行也。二有应而曰“丧其茀”者,既未济卦义以上下体之交为济,二犹居下体之中故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本义》:《既济》之时,以刚居刚,“高宗伐鬼方”之象也。“三年克之”,言其久而后克,戒占者不可轻动之意。“小人勿用”,占法与《师》上六同。

    ……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本义》:《既济》之时,以柔居柔,能豫备而戒惧者也,故其象如此。程子曰:“繻”当作濡,“衣袽”所以塞舟之罅漏。

    集说苏氏轼曰:“衣袽”所以备舟隙也,卦以济为事,故取于舟。

    郭氏忠孝曰:《既济》思患豫防,而四又居“多惧”之地,是以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