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六十三) (第4/8页)
的忧患意识特强,目的是告诫统治者要居安思危,谨防“初吉终乱”的局面发生。 我们看一看清代康熙皇帝下诏编纂《御纂周易折中》中一书中对《既济》卦又是怎样的说法。 “既济.坎上.离下 程传《既济序卦》:‘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能过于物,必可以济,故《小过》之后,受之以《既济》也。为卦水在火上,水火相交,则为用矣。各当其用,故为既济,天下万事已济之时也。 《本义》:既济,事之既成也。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为《既济》。亨小当为小亨,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辞,皆有警戒之意,时当然也。 ……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本义》:轮在下,尾在后,初之象也。曳轮则车不前,濡尾则狐不济。《既济》之初,谨戒如是,无咎之道,占者如是则“无咎”矣。 《程传》:初以阳居下,上应于四,又火体,其进之志锐也。然时《既济》矣,进不已则及于悔咎,故“曳其轮”,“濡其尾”,乃得“无咎”,轮所以行,倒曳之使不进也。兽之涉水,必揭其尾,“濡其尾”则不能济。方《既济》之初,能止其进,乃得“无咎”。不知已则至于咎也。 集说李氏简曰:既济之初,以濡尾而曳乾,见其用力之难也。虽“濡其尾”,于义何咎?案爻之文意,李氏得之。盖曳轮者,有心于曳之也。濡尾者,非有心于濡之也。当济之时,众皆竞济,故有濡尾之患。惟能“曳其轮”,则虽“濡其尾”而可及止也,观夫子《象传》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