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7章 百世之仇 (第6/7页)
,“畏而速离其居也”。”(注释1) “万历四十二年,距戚少保平倭过去五十多年,倭寇早已销声匿迹,但在无锡,因为遥传倭寇杀来,人们不辩真假,纷纷逃命,酿成惨剧:“城野狂奔,浙直皆同。时无锡老稚争以入城,而蹂躏死者甚众”(注释2)。” 刘招孙哑然。 张溥继续讲述: “两个月后,常州郊外孟河庄渡口来船,船上一人cao“番语”,讹传为倭语。于是倭奴杀来的谣言再次传开,“百姓惊蹿,一时拥挤,走失子女,压死老幼无数”。”(注释3) 泱泱大国,兆亿百姓,竟对倭寇如此恐惧,不啻为咄咄怪事。 “景泰四年,日本使团经过山东临清,抢劫路边民居。明军指挥使上前问责,被倭人痛殴(“殴之几死”。”(注释4)m. “成化四年,倭国使臣麻答二郎于京师使酒撒泼,公然拔刀杀死京师百姓!事后,户部只让倭寇赔偿十两银子,便算了事。” “弘治九年,倭国使团路过济宁,因看中路边百姓财货,强买不成,再度野蛮施暴,拔刀砍杀!” ········ 刘招孙震惊不已。 这还是倭国官方使团,在大明就敢如此横行霸道,殴官斩民。 倭寇在东南之肆虐,更加不敢想像。 “朕记得大学士是太仓人,太仓当年没少受倭寇残害吧?” 张溥脸色惨白:“倭寇以必死为念”之势,对付“临阵畏缩,有必走之心”的官军。(注释5) “交锋之际,明军“一人见杀,千人自溃”。” “三四倭奴,挺刃而至,官兵数百,相顾披靡”,数不胜数。” 张溥剧烈咳嗽,声音越发激越,太上皇听他述说,眼前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