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杨教授 (第3/4页)
高等级的论文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三个人五个人的团队是一篇牛文出现的基础,如果要撰写顶级论文,比如试图发表在《自然》和《科学》这样的期刊上的论文,它甚至需要二三十名研究者的通力合作。 例如自80年代开始就很受人关注的埃博拉病毒,有关它的文章,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不止一次的登上生物界的顶级期刊,而在文章的标题下方,不止一次的会出现二三十名著作者,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著作者名字被黑框标注的情况。 杨锐做实验和写论文,比其他人轻松的多,但他并不想总吃老底,内心里,杨锐也是有一颗科研梦的。 正因为如此,当实验室初步建立起来以后,他每做一项实验,即使是重复试验,也力图完美,就当是给自己补课了。 一名优秀的研究员,要有天赋,但也不全靠天赋,也得有机会,特别是练手的机会。 在读书的时候,杨锐得到的机会不多,还不可避免的浪费了大部分。 可现如今,没人因为杨锐的一点失误,而阻止他继续做实验。 不断进行的**实验,以及对实验助手的指导,都增加了他的经验,扩展了他的思维。 明显察觉到这些好处以后,杨锐做实验是越来越认真,一点空闲都会用出来。 而涂宪,只能看着他做实验。 这个塞满了设备的实验室,令涂宪手足无措。 何成熟练的做着杨锐的实验助手,他喜欢化学和生物,也喜欢实验室的工作,因为经常与杨锐在一起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