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密州选地建盐场 (第3/6页)
要什么人工。 所以盐田建好以后在这里派一些人负责收集搬运就行。 盐田晒盐法最早出现自北宋,但是现在因为技术刚刚出现,还是个雏型。所以损耗极大,成品质量也差,所以并未大面积铺开。 民众所吃的海盐九成以上还是煮盐。 陆阳知道的是后世九百年来不断改进的方法,无论是效率还是出盐品质都远胜其他私盐贩子。 唯一的要求就是日照要充足,这一点密州倒是勉强达标。 其实晒盐法最好是在热带,但是陆阳不可能跑那么远去盖盐田。 运输成本就不行。 登州有登莱水师驻守,在那边晒盐太容易被发现。 这里是山东半岛的另一面,登莱水师除非有作战任务,要不然不会往这边来。 一行二十四人赶到了密州下辖的琅琊县。 这里靠近大海,东北方向有片海域延伸进内陆,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海水湖,就在大珠山以南,琅玡台以北。 这里靠海避风,乃是最佳的盐田建设场所。 这次出来,陆阳并未告诉社员们他们要干什么。 社员们也没有问,因为他们知道陆东家不会害他们。 第二天,陆阳租了一条小船,让阮氏兄弟架船载着自己,沿着海岸线一路行驶。 终于在车轮山北侧,发现了一片地势平坦的滩涂,正适合盖盐场。 他们回到了租住的村民家中。 这附近几十里,只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渔村,极为僻静。 此处南边山脉连连,想到最近的镇店里去都得走过二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