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_第20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3章 (第1/3页)

    ……

    明代福建丝织业发达,尤其是贸易兴盛的漳,泉等地,民间手工业者生产出的丝织品相当有名,漳纱泉锦畅销中外。

    然而丝织业和桑茧业是两回事……事实上,福建并不产生丝。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福建桑茧业很不发达。《八闽通志》说:“此地蚕桑差薄,所产者多,民间所须织纱帛,皆资于吴航所至。”

    同样的记载亦见于《兴化府志》:“本地蚕叶差薄,丝多颓,民间所织纱帛,皆资于吴中。”

    也就是说,福建其实是个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一边从苏州吴县大批进口江南生丝,一边通过本地加工业出口成品绸缎和生丝。

    绢,用湖州头蚕丝为上,柘蚕次之,有素织、花织、云织、金线织……

    纱,亦用湖丝,好者有素纱、花纱、金线纱……

    丝布,用湖丝,今织者少……

    以上。

    ……

    包括郑芝龙每年贩运去日本的生丝,包括荷兰人从老郑手里硬买来的生丝,这些货9成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苏州吴县……17世纪全球最大的丝绸批发市场。

    而切断敌方财源,打击对手运输线,则是敌对势力间最基础的cao作。早已被列为穿越政权1628年头号劲敌的郑芝龙郑大帅哥,恐怕这会还不知道,早在杭州站成立之初,从根源上打击他的生丝运输渠道,就已经是规划中重点任务之一了。

    好吧,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面对茫茫多的大小海商,原本杭州站还腾不出精力去调查谁是郑家供应商,没想到今天居然自己跳出来一个……

    ……

    当天晚些时候,一道电波从塘庄发向了摩云观。

    不久之后,摩云观也发出了两道电波,其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