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节 (第5/7页)
出手机开始扫码。 周围那一圈偷听到这个信息的观众们都趁着这中场休息的环节低头掏出手机开始扫码。 连带着在台阶上也跟着听了一耳朵的创作人们咂摸着嘴,觉得这个杂志会员确实还挺划算的,就算真的自己注册买,五块钱也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于是纷纷各自掏出手机搜出网站点击注册付费——成为了《狗屁倒灶》这本还没发刊的杂志的第一波花钱会员。 嗯,友友们,还记得一个月前贝总那个“看上去很实用”的举例嘛? 现在这个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 …… 下半场比赛在半个小时之后开场了。 节目组所有人、甚至包括创作人本人都觉得,他们下半场这五首歌大概率会因为歌词一模一样被观众议论纷纷,会烦躁,会觉得听觉疲劳。 但实际现场效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听完整整五首歌的观众对于后面五首歌的评价居然要比前面四首歌好。 “虽然歌词都是拉拉拉,但每个人的风格差别都很大,完全听不出是同一个歌词呢。” 一首歌的组成本来就分成歌词和曲子,就如同这歌世界上存在很多曲子一样,单纯改了词的歌一样,这个世界上其实也存在很多歌词一样、但曲子完全不一样的歌。 比如都是一个“啦”字唱到底,某综艺节目的片头曲《啦啦歌》就是从头啦到尾,但却给人一种唱歌的人刚放假心情欢呼雀跃的感觉,而某电视剧里某男配唱的《啦啦啦》就带着伤感的情绪。 这五首《拉拉拉》当然也一样。 “第一首《拉拉拉》有一种很憋屈的感觉。”五首《拉拉拉》听完之后,牛小葱没能忍住和身边的年长观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