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动物世界[快穿]_求生在动物世界[快穿] 第3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求生在动物世界[快穿] 第322节 (第5/10页)

无意义的声音一定很像尚未开始学说话的孩子的怪叫。

    虽然不抱有什么期待,命运还是垂怜了他。

    呼唤声抛出去不久,远方就传来了熟悉的音符。

    和他自己发出的牙牙学语声不同,安澜的呼唤声非常低沉,非常稳定,也非常有辨识度。那起伏的嗡鸣就像是心跳一样,不断地舒张,不断地收缩,流淌过十数公里,带来另一个人的体温,于是他顺从心意,再次呼唤了对方。

    这天以后,大象电台就从负担变成了享受。

    每一头非洲象在电台里的发言都带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印记,为了避免被同类认为是两个“怪胎”,从而遭到排挤,安澜和诺亚并没有用嗡鸣出密码的方式进行交流,而是老老实实地进行着影像的传输——准确地来说,是单方面的传输。

    安澜总会把自己碰到的好事、坏事一股脑地往电台里塞,风和大地带来的震动声从早到晚都不会停歇,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应,她就会停止讲述,转而用那像心跳一样的呼唤声加以催促。

    大象的歌就是共鸣的歌,对这种场景化的语言,诺亚没有经历过,只好连蒙带猜,学习进度极为缓慢,但他至少能准确理解对方的心情。

    大多数时候,电台那头传来的是愉悦,这种愉悦相当粗浅,程度基本上等同于做金刚鹦鹉时吃到了几颗美味的坚果,做灰狼时天降大雨坑里冲出了埋下去太久连自己都已经忘掉的猎物残骸;少部分时候,电台那头传来的是对其他小象的同情和怜悯;极少的时候,电台那头传来的是愤怒。

    然后某天,诺亚从电台中听到了狂喜。

    那不受控制的情绪只奔涌了短短数分钟,但他仍然第一时间意识到了正在发生的事——瓦哈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