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周_第二百八十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2/4页)

四军残部强烈反对。

    这个时候。在这种惨烈的战斗之后,幸存的士兵言语权远比杨业这个都指挥使要来得大,因为这些幸存将士身上,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鲜血和生命。这是已经阵亡了的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再大的权力,在此时,在鲜血和生命面前,仅仅是一个屁。

    杨业只能默认,他是一个半路加入明国的都指挥使,他无法面对着这不足三千人的将士,说“不”。

    两支明军,两种截然相反的回应,令耶律朔古茫然。他只能再次派遣使者向两面明军解释,如果真不能接受,那就只能拼死一战了,但拼死,最后也是一死。

    死。成了定局,此时,耶律朔古的心中是悲壮的。

    当相互知道隔着辽军,有着自己的部队时,不管是陈延正还是杨业才明白为什么辽军会如此果断地选择投降。

    两军迅速约定,进行面谈。

    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一面。

    当陈延正见到朱匡业,得知“斥候队”幸存者仅剩下一千多人时。再无一丝接受辽军投降的意思,他立时改变注意,建议两军围歼。

    这样,会谈迅速决定了全歼辽军的决定。

    而这时,苏醒过来的丁思觐带伤赶来了。

    “接受投降。”丁思觐只说了四个字。

    在这个战场上,也只有丁思觐的话最管用。这不是丁思觐职务高于陈延正和杨业,而是这场战斗中,第四军伤亡最为惨重。

    所以,丁思觐最有发言权。

    没有人会比丁思觐更痛苦,也没有人比丁思觐更想全歼辽军。

    如果不是耶律朔古主动派遣使者投降。丁思觐会毫不犹豫地令明军如辗碎一支蚂蚁般地辗碎它。

    但正因为耶律朔古主动投降,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