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3 (第7/11页)
斯卡提名的强心剂,已经走到末路的大船又掀起一阵波澜,尽管不大却也足够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了。 有人喜欢就会有人讨厌,阿德里安固然因为再次确立了自己准确无误的眼光,但今年的奥斯卡上却是难得的一个提名也没有,要知道去年至少还有个编剧奖的提名。这不奇怪,去年上映的他的电影只有一部,就是接手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而库布里克的电影就没有被电影学院青睐的时候,加上参与了的编剧却拒绝署上自己的名字,一个提名也没有自然是很正常的了。 于是少不得有讨厌他的人借这个机会抨击一通,有说奥斯卡终于能够公正一点了的,也有说他已经耗尽了自己的才华要走下坡路了,还有语带的讥讽说阿德里安不愧仔细分析了库布里克的作品,连拿不到提名也学了个十足。 前面那些倒无所谓,都是一些媒体惯用的吸引眼球的夸张手法,但最后这个观点又引来了不少人评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很多人拿出来和以前的库布里克的作品反复对比分析,和那些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也是越到后面好评越多,至少在色彩和配乐的运用上相差无几。 如果这是库布里克的作品的话,人们只是加诸各种赞美之词,但问题在于偏偏是阿德里安这个不到三十岁就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在导演行业中年轻得过分的人。更何况还在编剧和制作上有着不小的成就,同时也是超级富豪、传媒业的新贵。 这样一个人可以制作出大卖的电影,可以制作出让电影学院喜欢的电影,但要制作出库布里克式的——就是所谓“深层次挖掘人性”、“制度的反人类性”等等——电影,在很多认为电影艺术神圣不可侵犯的评论家心里都是件不愿相信的事情。即使电影上映后,传出并被证实了瘫痪的库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