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_第七百一十一章:扫荡河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一章:扫荡河套 (第2/4页)

 老百姓借贷粮食一年后归还之时还要收取百分之十的利息,拿“红旗军”体系发行的货币银元、铜板才能够购买粮食。

    “红旗大粮行”已经不接受碎银,因为原本专业分辨银子、金子成色再用银称称重量的师傅现在都在“四方钱庄”负责兑换新币。

    古代门店学徒时间为何很长?是因为要学的东西真不少,比如说分辨金银成色,分辨铜钱的含铜量都不是朝夕之功能够学成。

    只收新币后,伙计就轻松多了,毕竟新币质量上乘,采取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铸造工艺,仿制品是很容易辨认的。

    由于有平价粮这个生活必需品,又因为“红旗军”体系所有的店铺只收新币,因此老百姓必须把碎银子拿到“四方钱庄”兑换新币。

    现在新币已经得到了升斗小民和商贾的认可,基本上见不着排队把收到的新币立刻转换成银子的商家。

    即便把新币送去“四方钱庄”也不是换现银,而是拿一张活期或者定期的存单得一些利息。

    登记了户口的老百姓,凭借粮本记录的配给数额,只要不超出全部是平价,精米不超过一石两块银元。

    户口本把几百万老百姓的丁口情况摸排得清清楚楚,粮本把升斗小民的生计牢牢掌握,使用新币让金银逐渐退出流通环节,经济又在掌控之中,政通人和水到渠成。

    山西、宣大的保甲联防已经责任到人,三天一练的民壮每个月都能够拿到津贴粮五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