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尽头_098 我想要少年的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98 我想要少年的狂 (第1/17页)

    范振华发现宁孑的电话竟然让他注意到了一些平时生活中压根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已经快到九月中旬,往年这个时候知了早已经销声匿迹了,但今天窗外竟然还有知了的叫声,让人烦闷。

    站在他的立场上,宁孑这电话显然过分了些。但若是细究,他又觉得无话可说。

    当初援建体大数学系,然后宁孑发的论文单位名署上燕北大学本就是他的奇思妙想,甚至合同模板也是他委托学校法学院的教授帮忙拟定的。可以说是合作双方一直都完全按照之前的协议配合办事,双方合作也还算愉快。

    真要说起来其实燕北数学院还占了些便宜。

    比如学院方旭教授申请到的重要课题,能够极为顺利的完成,宁孑功不可没。

    虽然范振华相信如果双方没有建立这种联系,方教授也有那个实力完成课题,但毕竟会浪费更多时间。尤其是在科研领域其实有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来说已经接到了一個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在没有完成之前,是不可能再次去接下一个项目的。

    提前完成了杰青课题也意味着方旭已经能开始冲击长江学者了。

    要知道方旭今年不过31岁。

    能在燕北大学这种地方,28岁拿到副教授,31岁便锁定杰青,并有机会开始拿长江项目,绝对都是顶尖的学术人才,未来的学术领军人物,极有可能五十岁之前就评为院士。

    只要不跟宁孑和多米尼特·邓肯这样的超级学术变态比,方旭也是妥妥的人生赢家。甚至范振华对于方旭都只有羡慕。但人生往往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当宁孑横空出世,方旭这样的天才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显眼了。

    仅凭那三篇论文署名跟指导方旭论文,范振华便觉得起码在燕北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