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宋末_第七百五十六、佛界喜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六、佛界喜怒 (第5/7页)

区别。儒家是以修身为主,悟性为辅;释家以悟性为主,修身为辅。”

    “果然是君子,能够说出一番如此高深之道理。”梅守佩服不已,对着拱手一礼,“那请问佛祖的弟子,为何没有迦叶那种拈花一笑的悟性呢?”

    能够得到这个结论,是否又是受到小圣人影响呢?

    “什么君子,老夫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俗人,只不过痴长几岁而已。”王文修摇摇头,一边还手,一边苦笑,“至于佛祖没有悟性的弟子,那是因为他们着相了。”

    “没有悟性,就是着相?”梅守不禁陷入沉思之中,手里的茶杯忘记放下。

    直至他感觉手里越来越沉重,才发现自己忘记把茶杯放在案几上面,不禁尴尬一笑,才把茶杯放在案几上面。

    王文修轻轻地啜茶一口,放下茶杯,从容地说道:“有了悟性,就有了拈花一笑,这是佛教之快乐。没有悟性,还在着相之中,这是佛教的痛苦。”

    “拈花一笑,佛教快乐;着相之中,佛教痛苦。”梅守恍然大悟,对着王文修拱手一礼,“不才受教,如此多谢。”

    此话是你自己领悟,还是受到小圣人启发呢?梅守一边说话,一边不禁想着此事。

    “老夫想了几十年,才得出这个结论,”王文修捋了捋有几根白须的胡子,一边还礼,一边苦笑不已,“老夫不过痴长几岁,汝如果在老夫这个年齿,同样可以得出此结论。”

    “错也,子养乃是有心之人,乃是有缘之人,才能有如此悟性。”原来是你自己悟性,梅守心里尴尬不已。

    他此时终于放下成见,又是敬佩不已拱手一礼,“子养不但是君子,又有悟性,看来与佛祖有缘。”

    “老夫乃是俗人一枚,只适合红尘之中。缘份吗,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