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抢人大战(上) (第5/6页)
先打一阵板子才受理。 因此可以看出,民与官之间的巨大鸿沟。 赵平不但是成都府的主簿,而且与成都府及四川几位大佬关系非常好。 四川远离朝廷,置制使余玠具有单独便宜行事的权力,只要余玠上报,朝廷一般都会采纳。 现在他推荐又是一个从九品的散官,可以说几乎已经是木板定钉子的事情。 人们议论纷纷,对此褒贬不一。 有人说赵飞扬是一介商人,不是读书人人,朝廷给了一个散官,是对说书人的不尊重。 也有人说赵飞扬没有多大名气,又是外地人,为何要封为散官?难道是因为他与成都府主簿关系好吗? 这是没有吃到葡萄说葡萄酸,说这些话不是说书人就是本地人。 说书人觉得书是白读了,本地人觉得原来属于自己名额被外地人抢夺了。 也有人叫好的,说赵飞扬不但是嘉定名人,为了支持官军打击胡人几乎自己破产。 还有人说赵飞扬非常不错,从嘉定拉了五千人来金堂县,数量几乎是本地人的五倍。 赵飞扬虽然不是举人,但是也是读书人,曾经读书十年。 如果这些不能被封为散官,哪些不能封为散官。 散官,不光是仅仅读书就能够得到的,而且还要看你金堂县作出多大贡献。 要不,你也从外地拉五千人来到金堂县试试? 金堂县人觉得莫名其妙,怎么这个不怎么出名的赵飞扬顿时成为金堂县的大名人了呢? 其实,这是赵平有意如此,他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