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宋末_五百七十九、杨氏策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百七十九、杨氏策略 (第5/13页)

宋在胡人入侵四川时最困难时候主动出击,通过累累战功取得朝廷认可的,并被封为御前雄威军,成为中.央军序列,这是在少数民族之中绝无仅有。

    杨家现任族长杨文不但兵强马壮,而且极具战略眼光。

    淳佑二年(1242),四川受到胡人入命悬一线节节败退之际,余价被任命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主持全川防务。

    余玠刚刚从湖北来到四川时,也没有具体战略布置。

    余玠比他前任好就是,他知道自己不足,于是张贴告示,广招天下有识之士。

    时任播州安抚使杨文针对胡人,提出立即条陈“保蜀三策”。

    上策就是把四川的战区的统帅部——四川制置司的驻地前移至利州(今广元)和阆中(今阆中)一带,以此为大本营和基地,集结军队,向北发起进攻,先夺取利州、兴元府等原南宋利州路故地。

    有条件渐次占据“三关”,武休关、仙人关、七方关(三关分别在今甘肃及陕西)。

    大宋兵马驻防秦巴山地的险要路口,从而基本恢复南宋抗金时四川战区的防御态势。

    如果实现此策,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四川诸路可以免受战火威胁,当然最为理想。

    中策就是四川制置司仍然留驻重庆,在四川水陆主要通道的沿线,选择险要的地点营建山城水寨,作为抗蒙的据点。

    将将附近军民全部迁移到这些山城水寨中去,形成扇形的、多节点的纵深防御体系。

    各据点除了坚守以阻击蒙军进攻外,还要主动出击和相互支援。

    此举结果使得入侵四川的蒙军不能自由地流动作战,从而使战局能够相对稳定,后方能够较少受到蒙古军的侵扰。

    与上策相比,中策花费人力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