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易学评论》(七十三) (第9/10页)
会至到今天人们受其影响,错误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 但这里总算看到《易学基础教程》里的因《易传》把是卜筮之书的《周易》变成哲学的说法来,这是当今的学术权威说法,不过这说法是站不着脚的。至于《易学基础教程》里把《易传》又说成是解释回答《易经》如何算命的,为什么《易经》能算命。本身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易传》里也不是回答《易经》为什么能算命,如何算命的。不过《系辞传》确实把《周易》说成是亦理亦筮的双重性质,而不代表整个《易传》。而《系辞传》里也没有回答《周易》是如何算命的,只是一种筮术的理论原则。且那实际是八卦筮术,而误说到《周易》头上。前人不明白,因是帝制时期的神道设教,难道现代人还分辨不清吗?正是这些重量极做学问的人物,不能正视《周易》,把《周易》说成是卜筮之书,才使广大的人们跟着误解《周易》。朱伯崑在他大作《易学哲学史》前言中说:“《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典籍,其流传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被人们视为重要的典籍,以后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其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周易》最初是占筮用的一部迷信的书,可是后来随着对它的解释,演变为一部讲哲理的书。从汉朝开始,由于儒家经学的确立和发展,《周易》列为五经之首,人们对它的研究,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周易》的素材,虽然来于占筮的卦象和筮辞,但其内容和结构是经过加工而编纂成的,编纂的目的是企图将卦象和筮辞系统化,作为占筮的依据。但是,就《周易》全书的情况看,大部分内容仍属于筮辞的堆砌,多数卦的卦爻辞之间缺乏甚至没有的联系。所以《周易》还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