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第一哲学》(三十五) (第3/5页)



    “失”:失掉,丧失。“得”:获得。“恤”:担忧忧虑。“失得勿恤”:有失有得,无需忧虑。这句话已然是讲发展进取的得与失,这是说“要丢掉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去干事,向前进取吉祥,而没有不利的”。

    “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本段是借战争进攻场面来比喻进取发展上的紧迫道理。“晋其角”:进取发展如同吹响的号角那样紧急。“角”:号角。“维用伐邑”:像攻城伐邑那样。本句意思是“进取发展,如同吹响的号角,像那攻城伐邑那样,要勇敢猛烈(厉),才能获取胜利(吉)。进取发展的道路上虽有艰辛曲折(贞吝),但没有害咎(无咎)。”这是借战争场面阵势来比喻进取发展上的紧迫道理,表现了作者渴望社会快速发展的愿望。

    本篇是围绕着进取发展阐述其政治道理,作者通过历史经验和生活举例,来寓意发展进取的道理。总之,本篇是讲述积极进取求得社会发展的道理。

    我们再看看明代佛家弟子对《周易》的注释。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大壮而能贞,则可进于自利利他之域矣。当此平康之世,贤侯得宠于圣君。锡马蕃庶,锡之厚也。昼日三接,接之勤也。观心释者,妙观察智为康侯。增长称性功德为锡马蕃庶,证见法身理体为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明若未出,不名平康之晋时,不顺不丽。不名晋世之贤侯,不柔不进。不得锡接之蕃数,盖六五之柔即《坤》全体。《坤》与合德,故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