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0章 当真有大用 (第3/4页)
如此,可保后背无忧……” 战略上,是这个道理,大同北方与西边,是辽国西南招讨司的势力范围,西南招讨司治所,就是后世的内蒙呼和浩特,这片广大的区域,在后世还有一个专属地理名称叫作:晋察冀。 晋就是山西,察就是察哈尔,冀就是河北,这三地的地理联系中心就是大同区域。 现在,狄咏要进军察哈尔地区了,目的就是把大同的战线确定下来,只保留往东的一个方向,往东去就是燕京,防止辽人通过草原南下,辽人机动能力强,免得两线御敌。 只能把辽人主力牵制在城池之间,辽人越是机动能力强,就越得在城池之间决胜。 狄谘闻言思索着,也点头:“太傅所言在理!” 苏辙苏轼兄弟,乃至刘几,也早已不坐了,跟着狄咏在舆图面前转悠,听得狄咏之语,也跟着看,跟着思考。 苏辙也说:“太傅所谋,着实宽广……下官平日无事,也多对着舆图观瞧,多只想着如何让河北之军与大同之军配合,太傅一来,立马跳脱其中,如此想来,辽人奉圣州与归化州,皆要布防,此乃辽人中京大定府下大同之要道……” 狄咏回头看了一眼苏辙,点点头,还别说,苏辙真是一点就透。所谓辽国奉圣州与归化州,其实就是后世张家口方向,这里也是后来的长城重要节点。 苏轼听弟弟这么说,也点头:“对对对,如此布置,便可一心攻取燕京了!” 兄弟俩一言一语,两人区别就出来了。 苏轼,可牧内地州郡,不太适合治军之地,也就是说苏轼之才,可以在内地当一个主官,但不能在掌军的地方当主官,苏轼没有这能力。 当然,苏轼更合适的用处,还是治学治史之类,或者当御史,当内政的智囊幕僚,这些都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