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311章 杭州是特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1章 杭州是特区 (第2/4页)

许多疑点,却应该从重来奖赏,或者扩大奖赏群体的范围。

    许多人以为“疑罪从无”之类的思想观点是后世才有,或者是西方而来,其实不然,古人早就有了,而且对这事还有充分的研究说明。

    狄咏考的策论,得几千字写成论文,甚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轼考的策论,几百字,千余字,就解决问题了……

    考完了,欧阳修组织审卷……

    欧阳修也就见不到了……

    狄咏得走了,这一届,有一些并非很真实的轶事,说欧阳修在定夺名次的时候,有人拿了一份考卷,说定为第一名。

    欧阳修一眼就认出了这考卷的行文习惯出自曾巩,为了避嫌,就把这份考卷从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另选一篇为第一。wap..OrG

    哪里知道,最后揭名,原来这篇答卷是苏轼的,题目叫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因此苏轼就成了第二名。

    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后世依旧流传,但这故事显然不真实……

    因为史料记载,这一届前三名,并没有苏轼。

    不过苏轼苏辙兄弟肯定是考上的,只是兄弟二人在考试做官这件事上,也不顺利……

    两人刚一考上进士,家中老娘就去世了,也就是说兄弟俩得回去守孝,也就不能为官了,古代读书人,守孝这件事,那是必须要做的,这是品行cao守,是一个君子的基本要求,长的守孝三年,短的一两年也要。

    你若是不守孝,那必然人品有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