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8 (第4/4页)
”顾铮说到这里,不由轻轻一笑,摇头叹息道,“可惜,到最后才发现,多半是‘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这是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跟顾铮完全不像。他少年得志,青年时期虽然一度蛰伏,但也是在翰林院这样的清贵之地熬资历,而后大楚风云突变,他却把握住机会扶摇直上,如今已是万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这番遭际与绝大多数士人比起来,堪称顺风顺水。 他应该是得意的、豪迈的、壮志凌云的,像天下所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那样。 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大抵就是因为他能体察常人所不能之处。普通人要用一辈子去总结的经验,他短短几年就明白了。 也许,这就是历史上他明明是开国功臣,却急流勇退,跑去做学问的原因吧。在一朝良臣与万世师表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像是一粒火种,辛辛苦苦点燃其他火种,希望能够将光明传下去。 可惜不管什么事,一旦走上极端,就不免酿成悲剧。他被学生们捧上神坛,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能与先贤比肩的圣人,但他的道,却早已在风霜与黑暗之中失去本来的面目,被后人粉饰成别的模样。 多可惜。 如果……如果在当时,有人为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历史又该走向什么样的局面? 这个问题一出现在脑海里,贺卿的心跳陡然剧烈起来。她知道自己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或许比她死而复生这件事更加重大。但事到临头贺卿才发现,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辗转反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