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 (第2/3页)
院头。 “奶奶,牛rou面多少钱一碗啊?”赵别枝在街口发现了一家不大的面馆,经营其的是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婆婆。 老婆婆闻言笑眯眯地回答:“两个小铜板。” 赵别枝闻言从钱袋里掏钱投入了店门口收集铜板的箱子里,其他人因为起得早也都没来得及吃早饭,见状也都纷纷投币点菜。 面和各种食材应该是有人一早就准备好了的,老婆婆只需要将水面下锅煮一煮捞起来,再放进早已准备好了汤底的大海碗里,最后浇上满满一勺牛rou。 两枚小铜钱,换算下来也就是7块钱左右。 7块钱,这么足量的牛rou面,也就是这种较为偏僻的古镇才有的物价了。 而当几人开始品尝面前的牛rou面时,却被其中那浓郁的香味惊到了。 微辣鲜香的红烧牛rou,加上煮的劲道弹牙的面条,以及早早地就熬好了的高汤底,在微冷的早上吃上这样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整个人的身上似乎也都随之暖和了起来。 面的分量很足,一碗面下肚,感觉整个胃都胀鼓鼓的了,急需要起来走走消食。 * 古镇建在茂密的林间,村子里的建筑不是商业化古镇里常见的白墙青瓦,而是采用了明快的黄榄木作为房屋的主要架构,再铺上深绿色的琉璃瓦,屋头有茂密的常绿阔叶树木拔地而起,在屋前和道路的中间洒下一片树荫。 不得不说,建立古镇的人在建筑和布局上颇有造诣,整个古镇被设计得错落有致,但又不显逼仄拥挤。 镇上的商铺大多都是卖吃食的,除此之外也有卖土特产的店和杂货铺子,整个古镇商业化的占地面积不算大。 走到街尾的时候,赵别枝却发现居然还有一条上山的路。 显而易见的是,这也是后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