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8 (第3/4页)
只要能够给他们带来超越邹望的利益,那就好说。商贾最是无情。但也最是好打交道,义薄云天之人,反而难以攻略了。然而徐秀并不打算就这么去找已经被邹望笼络的商贾,他有更大的野心。 张璁难为的道:“利在何方?” 徐秀指了指自己,道:“我就是他们的利益。” 这个答案并不能说服他,张璁直接道:“东家你忘了徐鹏举是怎么讲的吗?” “记得,为了我去得罪邹家,没有意义。”徐秀不避讳,直接点头。 “那东家你又哪里来的利益可以引导他们呢?”张璁的心在慢慢下沉。 徐秀敲了敲桌子,示意徐扬将一张地图铺开,徐秀点在松江府道:“松江素来是棉花的主要产地,年产达两千多万担,而这么大的产量,在国内却只有十分之一流通,更多的是外地的棉布在行销,倒是为何?” 既然他已经把话讲的明白,老秀才也无所谓了,道:“海外。” “是。”徐秀道:“每百斤五十两,每百斤二百两,这仅仅是丝绸丝绵运往倭国的价格,就已经如此恐怖。更遑论更西方的地方了。棉布虽常服所用,价格便宜许多,但胜在量大及必须。其中所得恐难以穷尽。” 徐秀拍着桌子道:“然国朝法度严言,禁私自出海以通商,可谁真当回事了?”看着老秀才道:“先生,您可不可以告诉一下学生,是否如此?” 老秀才道:“闽地,浙地,包括整个东南地,出海通商,是为传统。” 如今还没发生宁波争贡事件,日本也还被允许朝贡,自然也就没有倭寇的影子,所以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出奇的平静,秩序井然,然而□□出品享誉世界,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