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养贼自重 (第3/5页)
病倒了,尤其是吴家的名声在当地全毁了。 吴昌时听到这消息,气愤难平。 原来刘钧搞什么海关收什么关税,他也上过折子不痛不痒的反对过几声,但也没怎么出头,毕竟皇帝大力支持,当时内首首辅次辅又都是刘钧的老师。 可是现在,事情摊自己家头上了,这事绝对不能忍。 周延儒也知道吴昌时家中发生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当初刘继业提议,梅之焕李长庚大力支持推行的这些设立市舶司建立税务局海关,征收商税等,究竟是在与谁争利。 这些东西这些税司,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真正影响的是那些商人,而在大明朝,其实商人又多是士绅。大明现在有六十多万秀才,数万举人,进士都有上千,更别提还有大量的监生。但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做官,绝大多数的人,都转而去做生意了。 换句话说,大明朝从乡间到城市,那些坐店的行商的甚至佃田收租开矿的跑海上商贸的,基本上都是那些读书人。大明的读书人太多了,有着功名的也大把,他们一面占据了官场仕途,控制着朝廷和地方,一面又全面渗透到了商农工。 凭着他们对朝廷和地方的把持,这个庞大的群体异常的稳固。在朝的官员们也就是他们的代言人,牢牢的维护着他们的特权地位。他们的田地有诸多特权,免许多赋税,他们经商,更是基本上没有商税,仅有的一点关口,可只要打着官府官员的旗号,也一样可以畅行无阻。 朝廷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可大明的这些士绅却过着豪奢的生活。 周延儒两度为首辅,当然很清楚这里头的事情。每次朝廷想要征点商税,都被官员们猛烈反对,说是与民争利,其实他们只是不想官府侵犯他们固有的特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