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一章 第十年秋收 (第3/7页)
种的是一样地,干的是一样的活,用的器械和方法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秋收之后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因为民众的劳动积极性与劳动成果的剩余产出是直接挂钩的。 正所谓“工资到位,那谁干废”,其实也是一个意思。 水利、肥料、农具、种子、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当这些条件都差不多的时候,或许正常的工作可以拥有四百亩产,但是稍微积极一点就可以提升到六百,一个人的提升不大,但是一个村子的提升那就很大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加上这些年洪州的水利设施和生产条件都越来越好,十年之内,除去今年突然提前造访的吼天氏,其他基本上没有大的灾害出现。 很多看似让人不明白的事情,其实很早之前就在进行转变,就像是粮食丰收几年之后,当时掀起了一阵子开厂热,二手货市场也随之出现,手工业街逐渐繁荣……都是因为剩余产品大量涌现,农耕者从土地中解放了时间和双手,于是就可以做些为自我盈利的小买卖。 洪州从不制止,但一直以来都进行有效的管控。 “过去的时候,牛不足,所以数家共用一头牛,后来驯化野生牛群,到如今也有十年,家牛的繁殖也扩大了,又从缙云氏那里抢了一批,中原又送了一批,现在每家每户,凡是老洪州人,而且到如今还在以耕耘为主职的人,几乎都有牛了。” 不说十万头,一两万头牛还是有的,这都得益于农畜站和牛羊厂的功劳。 两万头牛,听起来很多,在部落时代似乎不可思议,但是洪州早就已经不是部落时代了。 而且即使是部落,或者古邦国制,西大荒的部族,即使是小部落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