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9章 皇亲国戚 (第3/7页)
都是土生土长的齐人,以辽东商会、农户子弟为主,这些孩子年龄普遍在十岁到十六岁,最大的那波人已经参军入伍,成为各大兵团的新兵。 和李定国、孙可望的成长经历一样,这些孩子自从开始学会说话,便接受各种洗脑教育,无论是学堂教材,还是各省出版的书籍报刊,都是宣扬对大齐的忠诚,以及对太上皇刘招孙的神话。 比如,在帝国各省小孩使用的童蒙课本上,清楚的写着,大齐子民拥有六千年文明历史,从大禹治水开始起,在帝国腹心(均州)一带,就有齐人出现,后来协助大禹治理好水患后,齐人一部分迁移到了朝鲜、倭国、殷州,另一部分迁移到了山东,随着历史演进,后来建立起诸侯国,也就是春秋战国时的齐国······· 在帝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目前在孩童使用的课本上,所标注的大齐版图,涵盖了整个东亚),大象是在大齐存在的,狮子也是在大齐存在的,几乎所有珍禽异兽都是在大齐存在的。 关于武定皇帝的历史记述则更为夸张,课本上说太上皇十岁时,路遇山贼,以一敌百,连杀一百零八名悍匪,十一岁时,发明了燧发枪,十二岁时,武定皇帝发明了红夷大炮,十五岁时,发明了热气球,十八岁时,发明了蒸汽机,十九岁时,架势热气球飞到建奴盘踞的赫图阿拉城上空,一番狂轰滥炸,把负隅顽抗的黄台吉炸得粉身碎骨······ 总之,关于太上皇的英勇事迹,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训导官和各界代表还会定期前往学校、工坊商会等地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每次都是要亲历者现身说法,讲以前在前明时代是如何受到地主劣绅压迫,如果被明国狗皇帝敲骨吸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