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7章 与古斯塔夫二世的联姻 (第2/7页)
一个胜利,赢麻了。 当然,事实上有没有赢,赢了多少?只有刘招孙自己心知肚明。 作为大齐事实上的统治者,太上皇很清楚现在困境。 长江以北,竭泽而渔,海量的资源被攫取一空,粮食、兵源、矿石···已然濒临崩溃。 万幸东南被收入囊中,有了这头奶牛,辽东河南两省糟糕的经济状况,会得到很大缓解。 如果说以前攻城掠地所得大都是负资产,那么新近占据的太仓、苏州、杭州、镇江、松江膏腴之地,完全就是摇钱树,是帝国优质资产。 有明一代,明廷对苏杭太仓等地征收田税,税率是内地省份的十倍不止。 之所以对东南重税,除了朱元璋对张士诚势力的报复,最重要的是,苏杭等地确实富得流油。 如何利用这头奶牛呢? 刘招孙当然不会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短视狭隘,只把东南当做粮仓银庫,敲骨吸髓。 在远期规划中,东南主要城市(太仓、苏州、松江),将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类似于工业葛敏前后伦敦在英国的地位(东齐规模远超日不落帝国,所以必须有城市群承接帝国全球贸易业务,任何单独城市都无力承担)。 大齐各省派往海外的商队,从全球“合法取得”各种原材料,经过海路,源源不断向这东南城市汇聚。 原材料加工之女,变成工艺品,销往广阔的内陆省份,包括倭国安南等······ 总之,江南城市群会以工商业为基础,辐射整个亚洲,而不是被作为王朝的奶牛,继续被残酷收割——辽东,中南半岛,朝鲜等地将成为新的产粮区,新的奶牛,替代东南的农业地位。 理想虽然远大,现实依旧骨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