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1章 七人墓碑记 (第1/6页)
大齐建立初期,北方战乱频仍,商业凋敝,各省极度缺少现银。 如果此时直接照搬张居正一条鞭法,或者满清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资本对土地收益的剥夺瓜分,就会急剧增强。 北方孱弱的农耕经济,崩溃,指日可待。 在这种背景下,直接由国家控制土地生产,实行极圈主义统治,不失为权宜之计——至少要比让农户大规模破产,沦为流民要好。 当然,解决此类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像满清那样,在人口集中区,多搞几场人类消除计划,高效控制人地矛盾。 刘招孙虽然残暴,却还没堕落到为了秩序自我阉割,人为减少丁口的地步。 相比凋敝的北方,江南足够富庶,经得起折腾,再加上一些其他层面的原因。 这里就成了帝国经济政策的试验场。 ~~~~~ 新政或许能蛊惑贱民丐户,蒙蔽一贫如洗的自耕农、愚弄少数不知死活的小地主。 但却骗不了王衡。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类似政策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王衡很清楚,新政,是从他们这些豪强大户口中夺食。 说劫富济贫,损有余补不足,都是谬赞。 清丈亩,早在张居正时代就不是完美不缺,由于牵涉方面非常复杂,里面的利益链条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 张居正清丈亩的重点,其实不是打击豪强,追求公平。 一体盘查只为增加国家赋税。 和张居正时代类似,大齐朝廷的土地清丈,是以摊派的形式下达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