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3章 徽商覆灭 (第3/4页)
太上皇没有丝毫心软,下令谢阳组织人手清算扬州徽商。 五月初二日,商会官吏会同镇抚兵、禁卫军、蓑衣卫等机构,组成一支专业抄家队伍,开始在扬州城内有计划的抄略盐商财产——按照大齐法令规定,全国盐业都由大齐商会垄断,严禁私人制盐、贩盐。 先前,齐军兵力捉襟见肘时,太上皇对扬州等地的盐商贸易,采取纵容默许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齐国各地正在不断暴兵,新政推行也颇为顺利,太上皇决定改变对这些盐商的纵容态度。 于是,类似武定元年对付晋商那样,太上皇下令对盘踞扬州城内的徽商,全部一网打尽。 这种关门打狗的方式倒不是竭泽而渔,至少要放徽商外逃要好很多。 太上皇之所以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控制扬州城,其实一半原因就是为了抄掠这些肥的流油的 徽商。 支撑扬州的两大支柱产业,除了运河漕运,便是盐业。 明末流行的主要是盐引制度,商人交钱获得引,凭引运销盐,实则就是官府颁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分长引与短引,长引一年短引一季。 扬州并不产盐,却因盐而盛,此地濒临长江,内陆通达,滨临东海两淮食盐产地,又得水利之便,自汉代起便开始采盐。 有明一代,扬州已然成为南方盐运中心,两淮生产的食盐运输到此储存,沿大运河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