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437章 秣马厉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秣马厉兵 (第5/6页)

藤原恭二负责清理细作;工坊生产由雷匠头和传教士金尼阁指挥。

    星罗棋布的辖堡、墩台、障塞内,埋伏着规模上千的战兵和哨骑,他们是从十六支近卫军中选拔上来的精锐敢死队。此刻,他们像顽强的钉子一样,死死镶嵌在沈阳周边的辽河原野上,钉子虽小,可是将它们一根根拔出来,需要耗费不小力气,而且还会见血。

    浑河两岸方圆二十里,上百座墩堡敌台,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沈阳主城。到九月底,这些墩台与墩台之间,修筑好了前后十二道两丈宽、七尺深的壕沟,以及同样数量的胸墙,壕沟和胸墙之间埋伏有大量锋利的铁蒺藜,由于工坊产能不足,地雷炮只选择在部分重要地段埋设。

    一百二十座大小不一的墩台、堡垒,内中守军人数从五人到五十人不等。

    这些墩堡互为犄角,里面提前储备好了足够守军所需的粮食、弹药和木材。

    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外围这些堡垒,对延缓清军攻击主城,将起到重要作用,守在墩台中的这些战兵和哨骑,注定都将战死在这里。

    深秋时节的辽东阴云密布,一场朔风,雪就会飘下来。

    清军围城才刚刚开始,只有囤积足够多的物资才能熬过这漫漫寒冬。

    从八月份开始,沈阳守军实行坚壁清野,谢广坤带着镇抚兵四处强拆,这位粗通兵法的民政官,严格按照《纪效新书》中的守城要求,将靠近沈阳城墙周围的民房全部拆除,不能拆掉的,一把火其焚毁。否则清军攻城时,鞑子可以借助房屋轻松攀援登城,现在不拆,等到敌军来攻城时再拆便可能来不及了,那样民房就会成为敌人攻城的武器·····

    当然,民政对这些民房主人都进行了一定赔偿,谢广坤越拆越兴奋,后来不仅拆民房,还把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