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_第525章 平壤大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 平壤大捷 (第3/5页)

化,刷膛、装填弹药、捣实、支好炮架、瞄准、点火,发射。射速自然就更快。

    朝军各式火炮的射速,大致处于万历四十七年开原军参加混合战役前的水平。

    齐国野战炮在一天内发射70或80次,通常需要2个炮手和10个助手,小炮诸如鹰炮能在一天之内发射160次,所需的人更少”。即大炮每小时8发左右,小炮是其的2倍。

    朝军前膛装滑膛炮(红衣炮)装填弹药程序复杂,发射炮弹频率低下。

    《海国图志》中有朝军火炮发射过程的记载:“将炮门掩闭,用湿透炮刷子扫净炮膛,然后下药,用木棍送入炮膛,次下弹子,又用扎就麻球,如膛口大小塞入膛内使药不四泄,弹出有力。装毕再放,放毕如前法挽回,再装连发。四五炮后,须少停片刻,以防炮身透热”。

    齐军重型野战炮的射速为3发/2分钟,6分钟可打9发,小型火炮射速比之要快一些。

    总之,齐军重型炮射速是朝军的10倍左右。

    ~~~~~~

    “报!第一兵团已渡过大同江,抵达城下,是否立即攻城?”

    武定皇帝望着跪在面前的传令兵,振奋精神,大声道:

    “进攻!”

    一队队火铳兵扛着新式火铳,在各营营官、把总的指挥下,迈着整齐步伐向七星门城墙推进。

    他们前面,约莫两千多朝鲜俘虏成了填壕尸体,此刻静静倒在自己人挖掘的壕沟中。

    辅兵们扛着云梯、推着楯车,艰难的走在大同江江岸边,平壤城虽然近在咫尺,对他们来说还有很远。

    齐军战兵的武器配备,早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线膛枪开始取代滑膛枪。

    线膛枪并不是齐国人的发明。早在15世纪末期,就有膛线的火器就已经在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