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0章 要打仗,要打大仗 (第2/5页)
米尼弹的打磨需要大批劳动力,是个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 经过工坊长达五年的反复试验打磨,米尼弹在临清工坊最先取得突破。 这个发明,让线膛枪全面逆袭滑膛枪成为可能。 通过在枪管内壁刻膛线,使得弹丸出膛后高速旋转。火药在弹丸轴向上施加巨大推力,迫使弹丸在径向上嵌入枪膛的阴线,同时又被阳线反嵌入。弹丸受到刚性约束,被迫沿着膛线的轨迹,边前进边转动,这就赋予了弹丸离膛时的初始姿态。米尼弹圆柱部的直径比枪管口径小,可以很顺畅地从前膛装填,又因为弹丸是铅制的,而且底部有一个内凹的空腔,在火药燃气的冲击下,容易受热膨胀,圆锥形底部扩张弹进而咬入膛线,起到定心和闭气的作用。 而套在激发枪击砧上的火帽,通过击砧内部的传火通道点燃发射药,避免了阴雨、潮湿、大风等因素对发火的干扰。 从火绳枪到燧发枪,从燧发枪到击发枪,工坊生产火器不断更新换代,每隔三年都有一次重大进步。 排队枪毙时代,燧发枪或火绳枪输出速度远比精度重要——开原25式燧发枪理论射速为5发/分钟,不过还是熟练火铳手的极限速度,而两百步的接火距离上,往往第四枪打完,双方便接近到十步之内开始白刃战。 米尼弹的出现,使动力平衡轴始终向着弹道切线靠拢,弹丸稳定性大大增强,圆锥子弹获得了球形弹所不具备的精度与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