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举辅导师!_分卷阅读1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 (第1/4页)

    越加富庶,米价上涨,不该吗?”

    他们大部分是官宦子弟,不知油米盐贵,对其中的变化自然不能理解,甚至对米的价格都没有多大概念。

    哪怕是像梁仲彦这样的寒门子弟,米也是轮不到他cao心的。

    宋问:“假使价格是自由变动的,那么它发生轻微波动才是正常的,可我几乎找不到它的调整点。”

    这不像一副股线图,它没有一般股线图的特点。

    宋问道:“一路冲高,趋势明显,几乎没有回调的时候。虽然它涨的速度不算快,幅度却很稳当。为什么呢?”

    孟为猜测道:“大概是……长安人多了,行情好了?”

    赵恒道:“说涨,可学生看着也不算很高啊?”

    宋问摇头道:“不对,影响大米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合不合理,不是看它高不高,而是看它的原因。”

    宋问给众人讲道:“其中一个重要的是产量。长安人多了,米就不够了吗?不,近几年来,长安近郊开荒屯田,产量高了不少。还有外地运米进来,绝没有说米不够的说法。”

    “另外一个重要的,是朝廷的政策。”宋问道,“近三年来,风调雨顺,朝廷不仅没有增收税赋,甚至还稍稍的减了,因为朝廷也有钱了。可就是这样,米价竟然涨了!”

    经济水平提高,米价应当是会降的。价格够低,温饱的人越多,国家才显得富庶。

    就唐朝来讲,贞观之治后,粮价一路从斗十五钱,跌至斗二钱。封泰山后,京城粮价最低甚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