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1627_第四十四章 紫禁城中初见卿,眼波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紫禁城中初见卿,眼波明 (第5/5页)

我亦有所耳闻。"

    朱由检点点头,目光深邃。

    王在晋属阉党,曾经帮助魏忠贤修纂过《三朝要典》,可以说是魏忠贤身边的红人也不为过。

    换言之,王在晋是货真价实的阉党骨干。

    不过他并不怎么热衷参与党争,很少有过激的行为,所以历史上王在晋在崇祯时期还被重用了。

    王在晋与孙承宗于天启元年辽东之时便已结怨。

    其主要争端便是关锦防线战略与山海关战略。

    天启元年广宁之战惨败,熊廷弼、王化贞下台。

    王在晋调任辽东经略,此时广宁失陷,辽西望风而溃,山海岌岌可危。

    王在晋意图袭取广宁,先稳固山海关,以达到稳定顺天府的意图。

    时任总督的王象乾与其有着较大的分歧,王象乾觉得打的下广宁却又守不住,那为何要耗费军力去攻打广宁?

    而王在晋觉得山海关的地形不适合防守,如果在山海关设防,很容易被后金居高临下攻击。

    他提议在山海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八里铺筑完之后,在中前所再筑一城,前出至前屯驻兵防守,然后派兵占觉华,而宁远则作为哨守区,既守也哨,这样才能达到他所谓的关门永固的目的。

    而总督王象乾觉得重兵把守山海关乃是上策,只要集中重兵防守山海关就足以拒敌于关外。

    孙承宗到边关后,亦反对王在晋之策,与王在晋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后孙承宗采用袁崇焕固守宁远之策,且王在晋也被孙承宗弹劾罢免。

    两人因此结仇颇深。爱吃瓜的许多的大明帝国1627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