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0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08节 (第4/7页)

部分匠人遣了出去,只留下数位匠头。

    融铜几许影响银币成色,此事不可泄露出去,不得不慎重。

    裴少淮这才说道:“诸位师傅不妨先试试一斤白银添十三钱铜,多则易暗,少则易断。”此乃后世925银的融铜比例,色泽光亮,硬度和延展性恰到好处,还不易氧化。

    几位匠头听后,纷纷表决心,言说必定守口如瓶。

    匠头们取来银子,开始尝试铸造。

    一个时辰后,张令义与裴少淮再次回到炉火房中,只见案上摆放着几块新铸造的银饼,尚未刻字。

    经打磨后,银饼表面光亮。

    张令义上手用力掰,银饼只是微弯而已,他又递给匠人,道:“试着将它锤扁。”

    叮叮锤声,震人耳目。

    只见银饼延展三倍不止,而不见皲裂。

    裴少淮未言,另取了块银饼细看,只觉得色泽还不够白亮,他以为是光线问题,于是端着银饼走到房外,在日光下仔细端详,犹觉得金属光泽暗了一丝。

    思忖片刻后,他猜想,兴许是银子本身的纯度就不够,十三钱的铜加多了,于是命匠人们逐钱减少融铜量,再烧几个坩埚试试。

    果然,当铜减到十二钱的时候,银饼光亮生辉,硬度犹在。

    张尚书感慨道:“想不到小裴大人不光文章写得好、兵家之事有见地,连炼金之术都通晓入微。”

    “座师过誉了。”裴少淮找个由头解释道,“《周礼·考工记》有云‘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古人炼制钟鼎、斧斤、刀戟,犹能知晓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