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325节 (第1/6页)
从邹澄入京、顾佐下狱,一直到今天皇帝才正式提起盐课。 这其实也是一个号角, 于是赞成者、反对者接连上疏各自提出奏议,其中尤以户部尚书韩文的《国用匮乏有由疏》动静最大。 一来他官位最显,同时是皇帝亲信,他的话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二来他问题说的最为激烈。 他在奏疏说:私盐之弊,固非一端,而私自煎煮,尤为弊端制之始。其后更是直指占窝之害,言道“jianian人占中淮盐,卖窝罔利,使山东、长芦等盐别无搭配,积之无用。亏国用,误边储,莫此为甚。” 私盐的泛滥是直接导致官盐数量的减少,盐课自然也就减少。 朱厚照在乾清宫里都读了出来,“老库将穷,无过岁之支,盐课有目前之弊,边塞有鞑靼之患,从古以来未有公私匮竭如今日之穷者!” 是啊,他这个户部尚书最清楚,还没有几个朝代像大明这样贫穷呢。 韩贯道到底是读了一辈子书,认真写一篇文章还真是颇为辛辣。 到了晚间,锦衣卫通过东厂送来消息,最终是刘瑾这边呈递, “陛下,目前查出了已有两位勋臣难逃干系,一个是永康侯徐锜,另外一人乃是南宁伯毛荣。” “永康侯……”朱厚照叹息,“便是靖难时徐忠将军的后人吧?当年的永康侯临战奋勇,百夫莫当,出入敌阵,率在众先,白沟河一战,太宗皇帝还赞曰:徐忠真壮士也。没想到百年之后也是沧海桑田,后来再不复先人之勇了。” 话说刘瑾忽然跪了下来,“陛下,此事刚刚开始便已牵涉朝中勋贵,陛下是真的要一一追究吗?” 朱厚照把韩文的奏疏拿了出来,他已经揣在身上一天了,此时又看了一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