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大明嫡长子 第3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327节 (第2/6页)

的叶淇改革也是参照前例。

    而纳银开中,银子是要交到运盐使司,然后由运司起解户部。也就是说盐商交多少钱、开多少盐引这第一步就是在运司完成。

    这里面猫腻就多。盐商贿赂运使在其中做手脚的不在少数。

    其二,就是初年太祖规定报中的商人支盐,必须亲自去,不能够找人代支。

    但是后来随着守支问题的恶化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可能报中的那个人已经死了,那他手里的盐引怎么办?

    无奈,弘治元年朝廷又颁发法令,正式承认了可以代支。

    在不允许代支的年代,由于必须要商人亲自支盐,这样就物理性的限制他做不大。

    因为整个一套流程非常复杂,以两淮盐场为例,运司在扬州,批验所在淮安,跑来跑去的也要时间吧?而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允许代支以后,报中的人不一定是支盐的人,那么权贵势要就可以用很多人来办这件事。

    这样,盐法败坏陡然加速,再演化下去,普通而没有背景的盐商,基本上已经不能够从这里获得利益。

    第三个改变也是无奈之下,但危害不小的改变。

    便是朝廷允许盐商以余盐补买正课的形式,向灶户直接购买余盐。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现实:

    成化以后,私盐已经相当泛滥,因为灶户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这些人只得去偷偷去将余盐卖掉。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盐商却因为盐场食盐产量不够而无法支盐。

    所以朝廷才干脆承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