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338节 (第1/6页)
这是其一。 其二,灶户生活本就困苦不堪,朝廷又如此打击私盐商人,导致他们手中的余盐更加无人敢买,余盐的价格也会急速下跌。 这样弄下去,拖上一段时间就会饿死人! 商人的确闹不出大事,可灶户能! 所以他的奏疏走的也是八百里加急。这些事情作为巡盐御史,他是一定要和天子禀报的。 其实朱厚照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缉私,要有两招,其一便是打击,其二就是要给灶户活路。 否则千千万万的灶户自己就开始销售私盐了。 此外,他先前计划施行盐场拍卖,这个思路他还是觉得不错。 因为让少府去成立一个盐商,再去统一收购、售卖食盐,时间久了,还是一样的问题——即因为吏治腐败导致官盐有行政成本,官盐价格就是会高。价格差一产生,私盐泛滥就是时间问题。 而这些行政成本,都是由官府承担的。 还不如进行市场化运营。生产、销售都交由商人,只将盐场的所有权拿在手中。 虽然他不是迷信自由市场的人,但是市场化确实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这还是没有疑虑的。 可这种变革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就在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 这个衙门可不是个小衙门,除了邹澄这个转运使,下面还有同知、副使各一人,以及数量不等的判官。 此外还有专门执掌文书往来的经历司,类似于秘书室,内设经历、知事等官职,林林总总加起来要有五十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