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367节 (第5/6页)
皇帝昨晚在哪里,但是皇帝会晚,那是什么原因,自然不言而喻。 “朕也是为了天家子嗣传承。”朱厚照盯了他一眼,这样不轻不重的讲了一句,随后将手中的奏疏还给他,“正德元年丙寅科的主考官就由谢阁老和你担任,副考官照例选几人即可。既然说了十月初四是好日子,那便在那天举行会试。林尚书。” “微臣在。” “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朕的大婚又是国之隆礼。礼部近来必是繁忙异常,且两样事情都不能有任何差错。尤其是科举,近来朝廷施策所用之人,大多需要有度支之财,因而朕在考虑,这科举是否可以略微侧重,比如只挑出其中一题,以便为朝廷简拔更多可用之才?” 林瀚闻言,面容大惊,“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第四百零五章 忽悠 科举自隋唐以来,到明代之时已经是读书人进阶最为重要的方式。甚至在相当大程度上塑造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比如,妻子做活,丈夫空闲,省吃俭用的就是为了读书。 还有一家老小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人们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之一便有金榜题名时。 眼下这大明朝,不知还有多少学子在制八股、背经典,他们废寝忘食、寒窗苦读,几乎是以耗着生命的方式在学习。 这个时候,科举的题忽然改掉一个,那是什么样的概念? 再有科举选人的标准实际上体现的儒学的地位,这不是改一道题的问题,这实际上是要动儒学。 当初汉武帝独尊儒术,取的是统一思想这一条。 但任何事都有好有坏,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