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议立储君  (第2/5页)
   他给人的形象是没有太多城府,一向有什么就说什么。    而且刘三吾今年已八十高龄,完全不怕打击报复。    活到这个岁数,早够本了!    就是这种性子,让朱元璋在立储一事上率先询问他。    听了刘三吾的回答,朱元璋神色如常。    长幼有序,轮不到老四?    谁规定的?    老子是开国之君,所有规则都得朕来定,我有说过长幼有序这种话?    此时老朱的《皇明祖训》还没出炉,所以不存在“无嫡立长”的法律依据。    你不能拿前朝的规则,立我大明的储君!    不合规和不合法,是两回事。    嫡长子继承制,在各个朝代,虽大同小异,但都有自己的特色,并非一尘不变。    只要朱元璋愿意,立老四朱棣当太子,又能如何?    谁敢说半个不字?    当然,此时朱元璋并非有意要立燕王为太子,只是抛砖引玉,放出风声,看看群臣的态度而已。    立谁当储君不重要。    重要的是立谁更能稳定局势,将来不会出现动乱。    这才是立储的真正意义!    随着太子朱标薨逝,立储成了大明最重要的事情。    这三个月,满朝文武,乃至各地官员,都在等着。    皇帝不说话,谁敢主动提?随便议论?    尤其是在九边统兵的诸王。    他们之间早就开始明争暗斗,剑指太子大位。    洪武二十三年时,燕王朱棣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兵不血刃立下大功。    晋王朱棡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