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遥自在的大柱子 (第3/4页)
沿途遇到的明军和土寇望风而降,姚文昌留在新沂一带的三千多明军更是在淮军未到就提前易帜挂起了大顺旗。 第二镇入海州的只有两个旅,加上王进功、李得功两部共计一万人,这会却是因为大量收编降军和土寇扩充到了一万七千人。 第二镇的进展之快,也导致淮安那边郑标都来不及抽调足够人手前来海州“当官”,便只能采取在淮安搞过的安抚手段,任命一批地方土寇为都尉、部总,让这帮新出炉的都尉、部总协助淮军维持地方的安定,并剿灭不降的小股土匪,确保地方治安及驿道。 陆四在知道第二镇扩充不少人后,命令左潘安选3000人加以组织训练并入第二镇,余下的人建立州大队、县大队、并为衙门三班六房,关卡税丁使用。 作为海州的实际军政最高负责人,不识字的左大柱子知道自个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什么事,所以组建州县政权和武装力量拜托给了沈廷扬。 后者少年任侠,读书甚多,在民政这一块自是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左大柱子要懂得多。 稍加整顿,沈廷扬便在以原海州知州衙门基础上迅速构建了新政权,使得海州全境得到稳定。 军事上第二镇的两个旅帅程思华、郭啸天比左大柱子这镇帅更上心,王进功和李得功这两个原北路军的将领对左帅也相当服从,所以徐州没有具体命令过来的话,大柱子倒变得无事人般。 不是跑花果山弄个猴脑尝尝,就是跑连岛弄些大龙虾吃吃,要么就是逛逛海州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