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曲中幻梦 (第4/5页)
听懂了他。 一个绵厚的声腔承接上梅兰芳:“自幼儿——配武大——他……”这音色温良柔婉,亦是彰显了名家风尚,如果说方才乍听梅兰芳,是从华山之巅坠落,那此刻就是被一团厚厚云絮接在怀里。 这是尚小云的唱腔。 接下来是荀慧生,再接下来是程砚秋,一人一句,绝对的神仙打架,让我这个凡人忽而如坠深渊,忽而如登瑶台,忽而如履薄冰。 (梅)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梢, (尚)自幼儿配武大他的身形矮小。 (荀)年荒旱夫妻们受尽煎熬, (程)因此上阳谷县把兄弟来找。 我痴痴呆呆地听着,像癞蛤蟆一样两眼发直。 四人突然合唱一句:噫!蠢精怪变人形。 这一声戳醒了我,眼泪哗地涌出眼眶,我心甘情愿地哭了起来。唱片播放到末尾,西皮流水的声音渐渐远去,唱针呲呲划在空音轨上,细细密密的噪声落在我皮肤上。 可是我的心、我的脑已经被戏的余韵填满,再也容不下其他,谁能说清这世上的兰因絮果?少年时好奇戏曲,去剧院看过富丽大雅的;青年时想要学习,在中国姑城认真拜师学艺,上下求索,却都不及此刻对中国戏的领悟之深。 这一张1932年长城唱片公司灌制的,大俗大俚,至真至性,像一顿乱棒把我打倒,让我不能不摆出五体投地的姿态。 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我只用到一双耳朵,却将其中的色声香味触法体会了个遍,昆曲与京剧是相通的,清朝曾有“花雅之争”(花部为京腔、秦腔等,雅部为昆山腔。当时花部胜出,从此京剧发扬光大),自古以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