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_第434章:分析局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4章:分析局势 (第3/7页)

什么,半晌后,他委婉地说道:“国家终须提拔新人……顺便,到时候在下也另有些事要赴魏国,与魏王商议一番。”

    说这话时,他的目光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蒙仲。

    蒙仲对惠盎当然不会见外,闻言插嘴道:“义兄看我一眼,不会与我有关吧?”

    “呵呵。”惠盎笑了笑,也不隐瞒,随口说道:“这事回头我再与你细说。”

    片刻后,众人来到王宫内的大殿。

    尽管此刻宋王偃已经离开了彭城,变相地表达了默许太子戴武掌国的意思,但太子戴武却依旧没有去坐他父亲的那个位置,他命人在王座前设了一个坐席,然后坐在那里与惠盎、蒙仲、戴不胜等人商议当前的对策。

    看到这一幕,蒙仲不由得暗自称赞,惠盎与薛居州二人当真将这位太子教导地极好,至少在品德上,蒙仲不认为当时诸国有任何一位储君能比得上太子戴武,哪怕是赵国的年轻君主赵何。

    但同时,蒙仲也稍稍理解了宋王偃的担忧:太子戴武的品德,固然是无可挑剔,但难以避免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戴武,在外人看来确实有些怯弱了。

    儒家思想怯弱么?

    其实并不,毕竟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向来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再联想到太子戴武多年坐镇郯城,为宋国抵挡齐国的威胁,怎么可能是一位怯弱的储君呢?

    只是太子戴武平日里过于拘泥于礼数、仁义,因此看起来才显得‘软弱可欺’。

    也因此,在宋王偃那等暴虐、掌控极强的君主看来,太子戴武在这一点上他并不满意。

    其实这就跟赵主父喜爱公子赵章一个道理,只因为公子赵章勇武,酷似年轻时的他,而太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