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_第438章:五国伐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8章:五国伐齐 (第7/9页)

一直以来,乐毅都觉得在齐国覆亡之后,赵国会成为燕国最大的威胁,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与他预想的有所出入,最直接的原因,是奉阳君李兑的失势以及韩徐的奋起。

    随着奉阳君李兑逐渐失势,而韩徐逐渐受到赵王何的器重,赵国以往的‘联齐抗秦’之策,逐渐被‘联燕抗秦’所取代。

    当然了,韩徐主张的‘联燕抗秦’,其实也有一些防备‘魏韩宋同盟’的意思。

    眼下中原,魏韩宋三国同盟最为稳固,魏国携韩宋两国之力,隐隐有着恢复旧日对中原霸主地位的迹象,这确实引起了赵国的警惕。

    要知道赵国可不是韩国与宋国,它与魏国的体量相当,既然体量相当,又为何一定要以魏国为尊呢?

    蒙仲此前做出判断,未来几年,秦国多半会加紧对赵、楚两国的拉拢,促成秦、赵、楚三国同盟,以此对抗魏、韩、宋三国同盟,但显然赵国也有它自己的看法——赵国的君臣,最终还是决定拉拢燕国作为依靠,成为秦、魏两大同盟相互对抗的第三极。

    对于韩徐的提议,乐毅思考良久,最终决定接受赵国递出的善意。

    倒不是说他愿意帮助赵国成为秦魏两股势力对抗的第三极,他只是为了燕国的利益考虑——为了吞并齐国,他燕国接下来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来消化,倘若在此期间能与赵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获利最大的,自然而然是他燕国。

    在这个考量下,他当即就向韩徐做出郑重的保证,表示会立刻将赵国的善意转达给燕王职,竭尽力促成赵燕同盟。

    得到了乐毅肯定答复,韩徐亦是心中大喜,当即表示赵国会尽力帮助燕国讨伐齐国。

    十月前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