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8 (第3/4页)
童试、中进士人人都说是好人有好报,“你这回不会让姑爷爷也对那两个军汉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吧,我跟你说,你可不能心软。” “怎么会?”崔瑛笑道,“当年我是什么情况?什么身份?现在我又是什么身份?” 他见柴永岱迷惑不解,又解释道:“有几层原因,最简单一层,我当时是个流民,除了义父之外,我认识的其他人都是流民,还有恨我恨得咬牙切齿的县中书吏,我真追究起来,若恶了整个村子,以后可能没有安生日子过。”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第二个原因,丢的那点东西我真大不在乎,当年在师门里古代圣贤故事看得多,总也想行教化事,遇到点事就有些拿捏起来了。” “那还有第三个原因?”柴永岱好奇道。 “嗯,第三个原因是乡村和城市的行事准则不太一样。”崔瑛说。 “乡村和城市的行事准则?”柴永岱重复了一遍,有些疑惑。 “在村里生活的人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子过得好的,不是极凶悍,不怕在人舌头根底下打滚的混子,就是有德性,行事公正宽厚的。”崔瑛笑笑,“不瞒你说,我当时还是有点读书人的矜持的,也想着攒些钱来考个进士,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的。” “你这是怕把事儿做绝了,有小人背后捅你一刀。”王偃最敏锐,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说哪件事,却也听懂了崔瑛的顾忌。 “当时没想那么多,有一点子士人的清高作祟,还有些怕惹着乡里人的小心思,我那时也就十三四岁,真惹了混子,他能搅得我鸡犬不宁。”崔瑛颇为老实地说:“后来想想挺后怕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